德国最大的集中营之一,位于魏玛城以北5英里处。建于1937年7月16日,1945年4月11日获得解放。在其存在期间,来自30个国家的238,980名囚徒曾囚禁在此。其中有包括苏联战俘在内的43,045人遇害。
布痕瓦尔德分为三部分:大营、小营和帐篷营。大营中的囚徒身份较高;小营的囚徒受到限制;帐篷营是1939年为波兰囚徒建造的。此外尚有办公区、党卫军住处、营地工厂以及130座附属营。营地曾由两位指挥官掌管:1937-1941年由党卫军旗队长卡尔科赫负责,1942-1945年由党卫军准将赫尔曼皮斯特负责。
1937年7月,首批149名囚犯抵达布痕瓦尔德。他们主要是政治犯和罪犯。大批囚犯接踵而至。到1937年底,有2561名囚犯,大部分是政治犯。1938年春,纳粹眼中不合群的囚徒也被带到这里。同时抵达的还有第一批流放的德国犹太人。到7月,布痕瓦尔德共有7723名囚犯。1938年9月23日,从奥地利来了2200名犹太人。碎玻璃之夜后(11月9-10日),又关押了10,000名犹太人。
犹太人受到残忍对待:他们每天被迫工作14到15个小时,生活在恶劣环境中。在这一阶段,纳粹的目标是迫使犹太人离开德国。1938年底,他们从布痕瓦尔德释放了9370名犹太人。这主要是因为受到来自受害人家庭以及犹太组织和国际组织的压力,这些组织已安排好这些犹太人离开德国。这些囚徒关押在布痕瓦尔德的时间很短,却有600人死亡。
二战爆发后,数千政敌遭到逮捕,并被送进布痕瓦尔德。德国及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的犹太人被驱逐到布痕瓦尔德后,犹太囚徒的数量随之增长。到1939年9月,这里关押了2700名犹太人。数千波兰人随后抵达,被关进帐篷营。
1942年10月17日,纳粹下令将德国境内除204名工人之外的所有犹太囚徒转入奥斯威辛。但在1944年,匈牙利犹太人却被运往相反方向从奥斯威辛转到布痕瓦尔德。他们在主营短时间逗留后就迁往附属营。犹太人受到的待遇比其他囚徒差远了,他们被用于医学实验。
1943年,德国人在这里建成武器工厂,人口遂膨胀起来。到1944年底,囚徒已达63,048人。到1945年2月,营里共有86,232人。
1945年1月18日,德国人开始清除奥斯威辛及东欧其他的营地。这导致数千犹太人被带往布痕瓦尔德,其中包括数百名儿童。帐篷营里专门为他们架起木板房,名为66号儿童区,大多数儿童得以生还。
1943年成立了一个地下运动,它包括犹太人在内,名为国际地下委员会。该运动成功破坏了武器工厂的一些工作,并将武器和军火偷运进营地。
1945年4月6日,德国人开始疏散犹太囚徒。次日,数千其他囚徒也被疏散。约25,500名囚徒在营地疏散过程中死去。在布痕瓦尔德的最后日子里,抵抗人士拖延了疏散进程。到4月11日,绝大多数党卫军已经逃离。地下组织成员控制了营地,抓获了剩下的党卫军。同一天,布痕瓦尔德的21,000名囚徒获得解放,其中包括4000犹太人和1000儿童。
1947年,作为纽伦堡审判的一部分,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31名工作人员受到审判。2人被判死刑,4人被判终身监禁。
Translated by: Lihong Song, Yan Sun, Zhipeng Zuo, Miao Wang
The Diane and Guilford Glazer Institute of Jewish Studies Nanjing University
南京大学格来泽犹太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