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1940年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雅德瓦谢姆授予他民族义人的头衔。
1938年3月,奥地利并入纳粹德国,当地185,000犹太人身陷严厉的恐怖统治,出国的压力骤然加剧。纳粹规定,犹太人若要离开奥地利,需持有前往他国的入境签证或船票。然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拒绝松动各自限制性的移民政策,这种立场在1938年4月召开的埃维昂会议上得到重申。
与其他外交官不同,何凤山给所有申请去上海的人发放了签证,他甚至给那些需要一张签证离开纳粹德国但实际上希望去其他地方的人也发放了签证。
何凤山帮助过的许多人确实要么从意大利由水路、要么经苏联由陆路抵达上海。但也有许多人利用签证前往其它目的地,比如巴勒斯坦、菲律宾等地。世界犹太人大会秘书长、雅德瓦谢姆委员会副主席以色列辛格(Israel Singer)博士的父母就去了古巴。
现居加拿大的艾里克戈尔德斯托布(Eric Goldstaub)讲述了自己的经历:经过数日、数周和数月辗转于各国领事馆和大使馆,试图为自己、为父母、为近亲共约20人获取签证,他终于在1938年7月为全家拿到了中国签证。
现居以色列的利莉思-希尔维亚多龙(Lilith-Sylvia Doron)曾邂逅何凤山,两人当时共同目睹了希特勒于1938年3月11日进入维也纳。纳粹当时正在对维也纳的犹太人发动人身攻击。何凤山认识我家人,陪我一同回家,多龙说道,他说幸亏他的外交身份,只要他留在我家,[纳粹]就不敢伤害我们。他一直持续不断地来我家,保护我们免受纳粹迫害。多龙的兄弟卡尔被捕和送往达豪,多亏这位中国领事发放的签证,卡尔才获得释放。1939年,多龙和她的兄弟离开维也纳,前往巴勒斯坦。
在1938年11月碎玻璃之夜期间及之后不久,数千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要想获得释放,其亲属必须出示前往其它目的地的签证或票据,所以这期间对签证的需求达到了恐慌的程度。常居加拿大的盖尔达格特佛里德克劳斯(Gerda Gottfried Kraus)谈到,在碎玻璃之夜后,她丈夫排着长队等待进入中国领事馆。他看到一辆小汽车开到领事馆门前,遂用力将申请表塞进车窗。显然,总领事收到了这份申请表,因为[我丈夫]后来接到电话,拿到了签证。
何凤山拒绝遵守他的上级中国驻柏林大使陈介的指示。陈介希望巩固中国与德国的关系,禁止何凤山如此大规模地发放签证据估计已发放了数百、甚至数千签证。尽管进入上海不需要签证,但如人所说,这样一份文件是想离开纳粹德国的犹太人离开的先决条件。1939年中华民国外交部何凤山个人档案上记有过失,人们相信这与何凤山在签证问题上不服从顶头上司驻柏林大使的行为有关。在经过漫长的外交生涯后,何凤山于1973年退休。他1997年去世,享年96岁。
何凤山去世后,受惠于他的幸存者所提供的证据才开始送到雅德瓦谢姆。经过细致的评估,义人授予委员会近来决定授予何凤山民族义人的头衔,以嘉奖他坚持人道主义精神,不顾上级反对,向维也纳犹太人发放了中国签证。
Translated by: Lihong Song, Yan Sun, Zhipeng Zuo, Miao Wang
The Diane and Guilford Glazer Institute of Jewish Studies Nanjing University
南京大学格来泽犹太文化研究所